打造浙建诗风
  2016/8/15 14:37:02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诗歌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同样要起“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开展企业诗教活动,创作能反映时代精神和企业劳动风采的诗词作品,是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须。浙建集团开展诗教活动已经数年,诗教之花已经开始在集团内外弥漫芬芳。我们应该按照《意见》的要求,在企业诗教中“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努力打造崭新的浙建诗风。

诗风,即诗歌的风格和形式,亦指一定历史时期中诗歌创作的倾向。 诗歌的内容决定风格,风格决定思想,艺术性的高低决定着成就。许多优秀中华诗词反映时代呼声、表达百姓愿望,以致能传诵千古。当代诗词也只有深入现实生活,用时代语,写眼前事,反映时代精神风貌,敢于突破创新,才有作用和价值。这也是构造新时代诗风的唯一途径。诗词创作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就只能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孤芳自赏、无病呻吟。这样的作品,就会失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打造浙建诗风,首先要题材新。应该着眼时代、立足行业、聚焦企业,要有浙建集团作为建筑企业的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也就是说要接地气。企业发展的前景、工地施工的场景、工人劳动的画面,以及员工生活劳作的喜怒哀乐,都是诗词创作的新题材。脱离了劳动,忘记了企业,我们的诗词作品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其次是思想要新。要通过对上述题材内容的艺术加工、挖掘、提炼,升华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对神圣劳动的歌颂,充分体现习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三有”要求。如果说题材新是接地气,那么思想新就是要接天线。这就要求诗词作者要有思想境界,对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眼前之景、之物、之人,敏锐地捕捉到闪光之处,赋以精神的力量。

第三是要情感新。诗词是情感的结晶。“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别林斯基论文学》)只有情感真、情感深,才有可能产生能感动读者的佳句好诗。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或可相通,但过多的惜春怀秋、怀才不遇、别恨离愁、吟风弄月等等古人的思想情感已经与当今人们的感情基础想去甚远。新的时代有新的思想情感。对于企业诗词创作者来说,对企业的忠诚感恩之情,对岗位平凡工作担当之责,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之心,对自己劳动产品的自豪之感,甚至对企业发展形势之忧都可以激发出新的诗情。

第四是语言新。诗的语言必须是有诗味的语言。浙建诗风倡导和探索创新的,就要有有别于古诗词中的、能表现建筑企业特色的语言,如塔吊、脚手架(鹰架)、安全网、建筑工人、建筑物、劳动场面等等。既可以活用流传千古仍有活力的古代词语,更应有当代的新语言来改造陈旧的诗词语言,以更好更恰当地反映新时代的面貌和表达当代工人的思想情感。通过不断的建筑诗词语言的挖掘、提炼和探索,逐渐形成当代建筑诗词特有的意象群

浙建集团开展“双诗赞”,面向基层、深入生活,歌颂劳动和劳动产品,就是体现了健康阳光、激情豪放的“浙建诗风”。但这也还只是初步的探索,要以“四新”要求来有意识地创作具有浙建特色的诗词作品,并从优秀中华诗词特别是古代优秀的人物诗词和建筑诗词中汲取养份,使我们创作的诗词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打造浙建诗风,“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去唱响时代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

                                       (王 骏)